Skip to main content
Daily wage laborers and people without homes wait to receive free food during an extended nationwide lockdown to slow the spread of Covid-19 in New Delhi, India, April 28, 2020. © 2020 Danish Siddiqui/Reuters

人權觀察在今天發表的問題與解答文件中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可能造成長期持續的經濟和社會影響,不成比例地傷害這次危機之前原本就在經濟上或社會上處於弱勢的人群。人權應當作為各國政府應對危機短中長期措施的核心,以免導致根本的不平等更加惡化。

題為《新冠疫情期間及其後保護經濟與社會權利:關於經濟與社會援助的問題與解答》的這份文件指出,依據國際法,各國政府有義務維護各項人權標準,包括獲得適足生活水平的權利,這項義務應該放在應對新冠疫情經濟措施的核心。人權觀察檢視了各國政府對疫情的反應方式,根據分析,該文件為各國政府及金融機構提供了建議和指導原則,以便停止、預防和減輕因疫情與防疫措施的經濟效果而帶來造成的人權影響和風險。

「各國政府均採取重大措施以減輕經濟損害,但許多國家沒有充分和適當地保護風險最高的群體,」人權觀察貧窮與不平等問題高級研究員蓮娜・辛梅特(Lena Simet)說。「儘管有大規模紓困方案,許多人仍陷入貧窮或買不起必需品,有些群體整個被排除在援助範圍之外。」

人權觀察表示,援助措施應當特別顧及因新冠病毒疫情承受最大社會經濟風險的人群。但有些國家採取的政策僅為特定群體提供援助,將援助限定於特定地理區域個人移民地位或正式經濟參與。這種做法造成許多人,尤其是女性,難以獲取醫療服務和社會保障,以致面臨貧窮化的危險。

人權觀察對短、中、長期的經濟與社會援助分別提出了具體建議。就短期援助而言,可以採取的形式包括:擴大現有的或引進新的社會保障方案,展延租金和貸款的繳款期限,暫停因拖欠迫遷,穩定或削減租金,以及暫停公用事業收費和因欠費和催帳而停止供應。各國政府也應採取措施,讓人人都能負擔和近用新冠病毒的檢測、治療或疫苗研發成果。

在中期和長期方面,各國政府應當為保障經濟與社會權利投入更多資金,而非採行苛刻的撙節措施。這可以採取以下形式:將某些直接援助方案永久化,並建立更強大的社會保障制度,使之達到普遍覆蓋的目標。

雖然對私部門的財政支持對於減輕疫情的經濟衝擊不可或缺,但人權觀察呼籲納入監督條款,確保基金不被濫用。由於政府支出的緊迫性和巨大規模,緊急紓困基金特別容易發生貪腐和濫用。其所面臨的緊急情勢可能壓倒或妨礙監督機制,導致有力人士可以利用危機牟取私利而非支持勞工。

同樣地,來自國際金融機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的資助和支持——資源貧乏國家維護生計與經濟的關鍵——應當確保其緊急應對措施的透明和問責。財政支持全都給了人權紀錄不良國家以及企業和銀行,令人擔憂這些財政援助無法到達最需要的人群。

人權觀察表示,解決新冠疫情曝露和加深的嚴重經濟不平等,必須靠長期投資公共衛生保健、社會保障和基礎設施。相關的振興計畫應當考慮到某些群體受到疫情衝擊較其他人更大的原因,排定經濟振興的優先次序,並且矯正導致群體差異的根本不平等。

「很可能會有數百萬人陷入貧窮,面臨饑餓和長期失業,」辛梅特說。「除非各國政府提供有效的長期經濟社會援助,否則這場疫情可能造成經濟不平等進一步擴大且積重難返。」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