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北韓

2023年度事件

2022年12月22日從中國丹東拍攝的照片顯示,北韓士兵在邊境城市義州的江邊巡邏。

© Kyodo via AP Images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仍是全世界最高壓統治的國家之一。2014年聯合國調查委員會的報告發現,北韓政府實施有計畫、普遍且嚴重的人權侵害,足以構成危害人類罪。在第三代領導人金正恩的極權統治下,北韓政府以酷刑、處決、監禁、強迫失蹤和強迫勞動威脅民眾,維持恐懼下的服從。北韓政府有計畫地剝奪言論、結社、宗教自由和其他基本自由,而且毫不容忍多元主義,禁止一切獨立自主的媒體、公民社會組織和工會。

2023年,北韓政府藉口新冠疫情防治繼續維持極端且不必要的措施,包括:加深孤立與高壓統治;邊境、貿易和旅行管制;以及嚴厲的思想控制。各種管制造成既有的糧食危機雪上加霜,加重北韓長期的藥品、醫療器材和其他必需品的短缺,也損害到民眾賴以為生的市場活動,嚴重危害人民在2023年維持生計的能力。近四年來為防治新冠疫情實施全國封鎖所造成的影響,在3月到4月大規模乾旱和8月洪水成災期間加劇。

北韓政府持續優先著重武器開發,從1月至9月合計進行超過30次導彈試射,包括三枚遠程洲際彈道導彈。
 

言論與資訊自由

北韓政府不允許思想、言論或資訊自由。媒體一律受到嚴格控制。未經北韓政府許可使用電話、電腦、電視、收音機或媒體內容均為非法,並視為「反社會主義行為」加以處罰,包括處以酷刑和強迫勞動。北韓政府經常掃蕩使用未經許可媒體行為。北韓政府並在邊境干擾中國行動電話服務,與國外人士通訊者均列為逮捕目標。

2023年1月,北韓政府制定《平壤文化語言保護法》,禁止使用南韓風格或疑受外國影響的語言。該法將使用「傀儡語言」(意指南韓語言風格)交談列為犯罪,可以判處六年以上強迫勞動的刑罰,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判處死刑。該法並鼓勵當局採用公審和公開處決以「儆醒群眾」。

從3月到4月, 據報當局依照該法在兩江道實施了多次公審。其中一次是一群17歲年輕人因為收看未經許可影片和使用南韓語言而受審,其中一名帶頭者被判處10年強迫勞動。另一次公審中,20名年輕運動員因使用南韓語彙被判刑3到5年。
 

遷徙自由

跨省級移動或未經審批出國旅行仍屬非法。北韓政府持續為防堵新冠病毒而在沿北方國界的邊境緩衝區加強執行「非法」赴中國旅遊的禁令。邊防軍持續受命對任何擅自出入國境者「格殺勿論」。當局對各項禁令的嚴格執行,嚴重影響到人民生計以及取得食物、醫藥和其他必需品的能力。

8月,北韓國營媒體正式宣布對旅外公民重新開放邊界,解除自2020年1月以來的邊界封鎖。北韓國籍航空重啟國際航線,北韓前駐華大使也返抵北韓3月,當局允許部分中國外交人員入境。然而,人道主義組織和大多數外交人員仍無法返回。非正式貿易活動仍未解禁。經過鐵路和水路的正式貿易有所增加,但數量仍低於新冠疫情之前。

在中國與南韓專門幫助北韓人逃離本國、經由中國轉往安全第三國的社運網絡已能恢復活動,但中國加強國安執法和大規模監控成為他們面前的主要障礙。許多北韓人仍藏身於中國境內的安全屋。中國政府持續搜捕來自北韓的政治庇護尋求者並將其遣返北韓,違反中國作為聯合國難民公約締約國所負有的義務。許多被中國逮捕的北韓人(8月80人,9月40人,10月至少500人)已被遣返北韓,幾乎必然會因為企圖逃亡而遭到嚴重虐待。北韓法律規定,擅自出國即觸犯「背叛祖國罪」,最高可處死刑。

2019年有逾1,000名北韓政治庇護尋求者被安置到南韓,但這個數字在2022年減至67人,2023年1月到9月也只有139人。
 

健康權

北韓是全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北韓政府一直設法解決長期的糧食不安全。由於國內糧食生產不足,加上北韓政府將軍事和安全發展放在首位,北韓民眾獲取食物、醫藥和其他必需品的能力幾乎完全仰賴與中國的正式和非正式貿易,以及遍及全國的地下產品分銷與市場活動。

過度且不必要的新冠防疫管制措施,阻礙了絕大多數人口的大部分收入來源,削弱他們購買市場上本已有限的食品和基本必需品的能力。相關管制對普通北韓人從事基本經濟活動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普遍惡化他們享有食物、健康和適足生活水準的權利。

2022年9月,有報導稱將展開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以及將在平安北道、南浦港和平壤等地進行第二輪疫苗接種。然而,官方迄未公布接種人數。
 

強迫勞動

北韓政府經常有計劃地徵用國內大部分人口從事無報酬的強迫勞動,以支撐國家經濟。北韓政府的強迫勞動需求對象包括女性同盟的婦女成員、各級學校的學童、國有企業或派駐海外的勞工、勞動鍛煉隊(短期苦役拘留設施)的在押人員以及教化所(一般重刑監獄集中營)和管理所(政治犯集中營)的囚犯。

大部分北韓人都必須在人生某個階段從事無酬苦役,國家通常以向政府「表現忠誠」為理由。由於北韓政府對犯罪的處罰具有任意性,視乎個人的忠誠紀錄、人脈關係和行賄能力而定,拒絕政府指派的「志願」工作就可能遭受酷刑、監禁和其他嚴厲處分。北韓仍為聯合國僅有七個尚未加入國際勞工組織的成員國之一。
 

出身成分制度受害者

北韓實行出身成分制度,這種社會政治分類系統自其創建之初就將民眾劃分為「忠誠」、「動搖」或「敵對」階級,並在就業、住房和教育方面歧視被劃歸較低階級者。
 

女性權利

2023年2月,聯合國北韓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薩爾蒙(Elizabeth Salmon)對新冠防疫管制對女性的不成比例影響女性經濟參與下降以及由於女性是大多數家庭經濟支柱而對生計造成的影響表示關切。她也指出,與疫情有關的家庭暴力和經濟壓力可能會增加。北韓政府未能採取任何有意義的行動來解決國內普遍且嚴重的女性權利侵害,包括性暴力和基於性別的暴力、普遍的歧視以及強制落實僵化的性別刻板印象。
 

關鍵國際行為者

2014年調委會報告建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將北韓情勢移交國際刑事法院。2023年 8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向聯合國安理會重申此項建議,並指出其持續紀錄到的犯罪與暴行,包括教化所(重刑監獄集中營)和短期拘留設施在押人員所遭受的危害人類罪行

聯合國安理會於2023年3月召開阿里亞辦法會議,8月舉行正式辯論,是2017年以來首次討論有關北韓人權問題。(安理會定期辯論並通過決議以解決北韓武器擴散活動。)由於中國和俄羅斯反對,安理會仍然無法通過任何決議以解決北韓情勢。安理會分別在3月、5月和6月就武器擴散問題舉行辯論,但其中有關人權議題的討論都被減到最少。

聯合國大會預期將延續2007年以來慣例,於12月通過關於北韓人權紀錄的決議。

南韓加強了促進北韓人權的承諾。美國政府維持對北韓政府和金正恩等多名官員的人權制裁。2022年12月,歐盟延長對北韓兩名政府高級官員和中央檢察院的人權制裁。歐盟持續在聯合國大會和人權理事會帶頭發動有關北韓的決議。日本持續要求放回1970到1980年代遭北韓綁架的日本公民。部分日本公民社會團體指稱,實際被綁架人數遠多於報導。